位置: 首页 > 家教浅谈
九州金榜 | 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都有一场战争,父母的胜利就是最大的失败!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8-01

一:青春期是孩子向父母发出的最后信号


还记得湖北武汉那个14岁男生,因被母亲打耳光跳楼自杀的新闻吗,事发几年后他的母亲也离开了。

本是青春期孩子的一次叛逆行为,结果却以家破人亡告终,沉痛的代价让人难以释怀!

事情回到事发当年,14岁的初中生张某,因课间和同学在教室打牌,被班主任发现后叫来了各自家长。

张某母亲怒气冲冲到达学校后,二话不说当着同学和老师的面,上来就给张某一个耳光,还掐着张某的脖子恶言相向。

图片


看着怒气冲冲的孩子母亲还要继续殴打张某,一旁的老师把已经失控的母亲拉到了一边,让其消消气。

张某母亲虽然被拉开,但依然指着张某恶狠狠的痛斥张某。期间张某沉默不语,任其母各种指责发泄。

在张某母亲被老师拉走后,张某低着头沉默了一会,然后转身纵身一跃!

本是花季年华最美的岁月,男孩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14岁。作为旁观者的我们都无法接受,更别提孩子母亲了。

事发后知情人证实,当时张某并没有打牌,只是站在旁边观看。可谁都没有想到,男孩会这么极端的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凡张某母亲对张某有一丝信任,或者是即使孩子真的有错,张某母亲能顾及到孩子的面子,事情或许就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结果,可现在一切都枉然。

图片


二:和青春期的孩子硬碰硬,只能满盘皆输


心理学中有一个“海格力斯效应”,这是一种弹簧式的反抗行为表现,尤其表现在有冲突的亲子关系中。父母管教的越严格、逼得越紧,孩子就会越叛逆。

简单来说,就是“你跟我过不去,我也让你不痛快”。

九州金榜家庭教育的张国则老师说:不仅如此,青春期的孩子其实还处于‘心理断乳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孩子,由于过去的心理模式被打破,而新的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他们就显得格外叛逆,就像炸药包似的一点就着,一碰就燃,而此时父母的态度就显得格外重要。”

若是父母依然坚持过去强硬的教育模式而不知变通,那么结果就只能是各种矛盾冲突和亲子失和。

图片


三:育儿有道,打开青春期孩子心门


虽然我们不能控制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也不能任其发展对其置之不理,但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我们是有方法和策略的。


01
学会示弱


父母太喜欢拿自己的权威去逼迫孩子服从他们了,在他们眼里,不管孩子多大,自己都是孩子的父母。

殊不知,父母这种居高临下强硬的态度,孩子早已厌烦,不是不反抗而是太小无能为力。可一旦等孩子们进入青春期,等待父母就是一场又一场的风暴。

而示弱,以退为进、以弱克刚就是最好的应对策略,示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尊重和真诚,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与他们的平等地位,从而才能建立起流畅的沟通。

图片


02
关注嘴,少说话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就要提高警惕了。此时的他们变得少言寡语,同样也不喜欢听父母唠叨不休。

更何况就算你说了,也不见得他们听进去。少说话少唠叨,尤其是要避免和孩子起直接冲突,更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

要知道良好沟通的前提一定是良好的关系,只有首先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


03
学会放手,让孩子成为自己


以爱为名的束缚是中国式家庭最常用的教育方式,小到衣食住行大到考试升学,对孩子是操不完的心。

表面上为了孩子好,其实孩子的一切都受制于父母,都在父母的监控之下。

青春期是孩子走向成人的分水岭,他们需要父母成全他们的额独立,也需要父母的尊重来滋养自己的心灵。

放手,把自主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自己去试错,成全孩子的成长,也成全自己。

图片

沉住气,耐下心,给孩子空间和信任。举重若轻之间,正藏着与青春期孩子和谐相处的密码。

(图片为网络图片,侵权请告知删除)

遇到问题?请给我们留言

请填写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尽快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