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内驱力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的动力和动机,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像当下现实生活,很多父母抱怨自家孩子学习没兴趣、没动力,对待功课不是敷衍了事,就必须在他们的严厉监督、催促下方能完成,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孩子缺乏内驱力导致的。 而古往今来那些拥有内驱力的人,无不是自信乐观的自律者,无不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更加注重内驱力的激发。 九州金榜家庭教育的曹臻老师认为,教育的终点就是要用正确的家庭教育,影响孩子找到内生的自驱力,从而让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拥有真正选择人生的权利! 那些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孩子,要想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其中父母的陪伴是关键。 因为这会给予他们无限动力和底气,而且父母还会在恰当的时候,引导他们通过付出努力,体验到成功的成就感。 相比较家长的大包大揽,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会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 因而家长要相信孩子,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自己做规划。 即使孩子遇到了挫折也不要一上来就去干涉,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自己去试错,这种全身心的信任和支持,会极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说:“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行为和表现,会对孩子的行为和性格产生巨大影响。因而父母不放弃自我成长,就是教养孩子的最好的榜样! 当一个人有了目标之后,才会感到心安,他才会心无旁骛追求自我理想。而父母的爱,是孩子最温暖的的港湾,是唤醒孩子自我内驱力的最佳良药。 因而,作为家长对孩子的爱护应该是无条件的,这样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只有点燃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他主动学习、主动汲取知识的热情,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图片为网络图片,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