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金榜名师专访」张国则老师:少年强,国则强;少年富,国则富。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06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双方往往因为工作等原因而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然而,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更需要一个温馨、和谐、充满活力的家庭环境。
九州金榜家庭教育导师张国则致力于帮助这些家庭,在他的指导下,许多家庭重拾了亲情与温暖。
在一次咨询中,张国则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家庭。孩子在童年时期跟随爷爷奶奶长大,而爸爸妈妈在外务工。由于夫妻感情冷淡,他们经常争吵,整个家庭毫无活力。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爷爷奶奶对他十分溺爱,导致他缺乏与外界的交流。
在五年级时,孩子重新回到妈妈身边。然而,妈妈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忽略了他的内心感受。这导致孩子在妈妈心理,只是生理上的妈妈,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母子关系非常糟糕,孩子的成长受到了严重影响。
张国则在了解这个家庭的情况后,便开始着手改善亲子关系。他首先帮助孩子的妈妈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她理解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接着,他指导妈妈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倾听他的心声,帮助他融入学校与社会。最后,他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的社交能力,让他变得更加自信开朗。
在张国则的耐心指导下,妈妈开始改变自己,尝试与孩子沟通,尊重他的想法和需求。孩子也在妈妈的关爱下,逐渐敞开心扉,与妈妈的关系逐渐改善。同时,张国则鼓励爸爸参与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让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随着家庭氛围的逐渐改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冷淡关系开始融化。孩子变得更加开朗,与父母的交流也越来越多。爸爸妈妈学会了关心对方,关爱孩子,整个家庭充满了活力。
在家庭教育领域,九州金榜家庭教育导师张国则以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素养,成为许多家庭的指路明灯。他从事心理咨询及相关工作1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体验式培训、心理咨询、情绪管理、人际困惑等方面。在青少年时间管理、作业管理、自我管理、专注力训练方面,他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心得,并不断取得突破和创新。
张国则热衷于帮助家庭解决各种教育难题,他深知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他的指导下,许多家庭打破了冷漠的壁垒,重新找回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他的努力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帮助孩子们获得了心理健康保障,成长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

除了在家庭教育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张国则还在时间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方面取得了一致好评。他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家长和孩子们学会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自律习惯。他的讲座深受欢迎,吸引了众多家庭踊跃参与。
张国则老师的成功源于他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经验,以及他对家庭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执着。他将心理学理论与家庭教育实践相结合,为无数家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他的帮助下,无数家庭打破了冷漠的壁垒,重新找回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在未来,张国则老师将继续致力于家庭教育事业,为更多家庭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他的智慧和经验将帮助更多家庭迎接挑战,走向幸福和谐的未来。

接下来是九州金榜张国则导师专访文字内容:
“少年强,国则强;少年富,国则富。”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是张国则。
最初我认识到心理干预是在2008年,当时我正在部队,参与08年汶川抗震的救灾工作,在救灾过程当中呢,我见到了非常多的生离死别。
一个家庭瞬间就破碎了,房子没了,亲人走了,一切都非常突然,我在现场当时心理非常震惊,根本一句话说不出来。
在那里我第一次意识到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回部队后,我就开始学习一些心理干预方面的书籍。
退役之后呢,我还常常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走在街上都会下意识的思考,这个房子突然塌了我该怎么办?用心理术语说,我感觉我是不是得了应激障碍啊?
为了疗愈我自己,也为了让更多的人走出应激障碍不再害怕鼓起勇气,我决定要做心理咨询这份工作,这其实也是我进入这个行业的初心。
我从最基础的理论开始学习心理咨询,一步一步认真努力实践,励志在心理健康这份工作中打一场漂亮的“胜仗”。
在家庭教育中呢,我更看重的是家长们所处的位置与关系,怎么理解呢?具体说来就是爸爸妈妈有没有越位?
当爸爸妈妈的关系不融合的时候,孩子会不会越位到爸爸或者妈妈的角色里面,如果这种现象一旦产生,整个家庭的序位就非常容易乱。
所以在我做家庭工作中,首先去看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爸爸的位置,妈妈的位置,孩子的位置,是否在本位。以及他们之间是如何相处的。
我觉得您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对话这个词很恰当,我对这两个字是比较赞同的。
在生活当中,家长和孩子的交流说我们也说话呀,普遍的现象是先把我想表达的意思欲望先表达完,对方如何回应是另一回事。其实这不叫对话,这叫说话,真正的对话一定是有来有往,我说你听、你说我听,他是有来有往的一个交流过程。
心理咨询更多的是通过这样一种对话的方式,去走进对方心里,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态去探索对方的心里迷雾谜团。
第一个问题,不沟通,不交流:
这也是家长很多家长很头疼的一个事,孩子回家之后给爸妈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谈,好一些的你问一句,孩子只会说:“嗯、知道了、好”等一、两个字就把家长打发了。
其二、人际关系紧张:
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亲子关系常常出现矛盾或对峙等。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抑郁情绪、焦虑情绪:
而产生这个问题,多是个人性格因素及较重的学业压力引起的。
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的看法更多是取决于周围人对他的看法,男孩、女孩的身体开始发育,会把自己当成一个成年人,想在家人面前展示自己“厉害”的一面。
当孩子在家里或学校里遇到了问题,他不知道去向谁求助。出于对自我的保护,会进行自我压抑。在家里时,喜欢自己处理,但很多时候是他自己是处理不了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容易形成情绪的积压继而转变为对自我的攻击。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做专业的心理疏导。
当然在这里面是有个前提的,就是当很多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里面已经很难受了,已经快要承受不了,甚至说孩子快要崩溃了,但这时候的家长会认为孩子只是情绪不好,矫情,不好好学习,心思都用歪了,非常容易造成孩子被忽视。
这其实是更应该引起我们广大得的家长重视的。
有一位妈妈因为孩子在家黑白颠倒、休学在家一年,来做咨询。
当时孩子的状态双眼无神,也不看我,只是低头看手机,和孩子交流异常困难,一句话要说几遍才能得到孩子一点点回应。
在和妈妈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后,得知孩子的原生家庭、家庭氛围极不和谐。孩子小时候跟随爷爷奶奶长大,爸爸妈妈在外务工,夫妻感情冷淡,争吵多,整个家庭毫无活力。孩子五年级来到妈妈身边,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成长,亲子关系非常糟糕。
这个案例最大的特点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爷爷奶奶溺爱的比较多,爷爷奶奶是孩子的心理父母。为了保护孩子,很少让孩子和别家的孩子接触。来到妈妈身边之后,妈妈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妈妈在孩子心理,只是生理上的妈妈。
经过两次对孩子的咨询后发现,孩子情绪障碍的外归因是因为成长环境的转变。
一是逃避模式,逃避与父母的交流也是不被认可,因为不对父母抱有希望,不相信父母。只有在“自己的世界里”,孩子能找到存在感,安全感,能够暂时得到心灵的平静。不用再去理会这些烦人的琐事。
二是报复,既然你们不让我舒服,我也不让你们舒服。你们爱面子,嫌我学不好。那我就不学了。
其次,父母这方面,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瞬间是第一次做家庭治疗时,在咨询分析下,妈妈对孩子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而爸爸的情绪相对比较麻木。
于是在第二天,我安排了爸爸单独进行咨询,爸爸吐露了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抱怨。可以看出来,爸爸在跟妈妈的这段感情中,孩子积累了非常多的负面情绪。
可以看出,妈妈经常会因他人不合自己心意而感到焦虑。处在这个焦虑情绪中,是没有办法理性处理事情的。这也是孩子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
其次夫妻的相处模式,各自为营,不沟通,不懂得换位思考。爸爸工作忙对家庭和妈妈疏于照顾,妈妈就会以家庭琐事和金钱控制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结果爸爸就更烦,更不愿回家,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越追,另一个越逃,恶性循环。
在我的指导下,家里开了几次家庭会议,孩子看到爸妈的改变,自己也打开了心扉,孩子说出了以往的不满,孩子的内心得到了释然。随后,孩子就把开始把心思放在了自己的学业上。并给自己的未来做了认真的规划,开始积极地应对中考,并且在之后的中考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高中。 我也为这个孩子由衷的感到自豪。
我的兴趣爱好,很喜欢户外,去爬爬山呀,到处走一走,看一看,当看到一个山的时候,我都会去想这个山的高度是多少,这山的山头离我有多远,对大山,对户外有一种莫名的喜爱。
有非常明显的改变,我由内而外的都变得更柔和了,也学会接纳了很多之前不会接纳的事情,学会允许事情的发生。
在这里我送给家长朋友们一首伯特.海灵格的的诗,与你我共勉:
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
我允许,事情是如此的开始,
如此的发展,如此的结局。
因为我知道,
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来,
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
我想对家长朋友们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放手和离开的过程,这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唯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作为最终目标的,那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子女越早离开你越早独立,你就越成功。
祝愿每一个家庭都幸福美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