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一档教育类节目,一位妈妈讲述自己辅导四岁女儿背书,直到深夜十一二点女儿依然背不下来。情绪失控的妈妈,为了让女儿提高效率,气愤地狠狠抽打自己耳光。
妈妈说,当时女儿看着她的行为两眼惊恐。
毫不意外,这位妈妈极端的教育方式引来了诸多网友的议论:
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能教育好孩子,不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她确定这样做能提高孩子的效率?
九州金榜家庭教育的李文菊老师认为:网友的担心并无道理,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心理学上,有一种“人格虚弱”型父母,是指父母通过示弱、诉苦、甚至自虐,让孩子感到内疚,从而达到让孩子听话,控制孩子的目的。
可事与愿违,大量研究表明,这种教育方式效果并不能持久,反而还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愧疚教育最大的“杀伤力”在于,会让孩子转向自我否定、自我攻击,慢慢消耗孩子内心的能量,损坏孩子的人格和自尊,让他们变得自卑且脆弱。
热播剧《小舍得》里的米桃,就是父母内疚式教育下的牺牲品。
米桃从小就很懂事,看到父母为了高昂的培训费发愁,懂事的她就和父母商量即使不上辅导班成绩也会赶得上。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喜欢裙子的米桃不敢吱声,只能用拙劣的理由给搪塞过去。
不敢说出自己内心需求,大人看到米桃很懂事,纷纷让孩子以她为榜样。
可现实中的米桃却很自卑,留守儿童、从小没见识过广阔世界、和同学相处很难完全敞开心扉。
究其米桃的自卑根源,正是来自于父母从小的内疚式教育,他们总是在米桃面前说“爸妈为了培养你很是辛苦,你得争气”等类似的话。
父母的话,让米桃很是愧疚,因而从小就表现出不符合同龄人的懂事和成熟,可这一切换来的却是深入灵魂的自卑和敏感。
父母利用孩子的愧疚心理支配孩子的人生,这会让孩子长期生活在自己会被抛弃的恐惧里。
从而导致对外界缺乏信任、缺乏自信,甚至还会放大外界的挫折把挫折灾难化。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朱朝阳生活在单亲家庭,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为不让他人看不起自己,从小就严格控制朱朝阳的一切,母亲的高压教育让朱朝阳既压抑又不敢不遵从,谨小慎微的性子对外界充满敌意。
在妹妹朱晶晶在他面前意外坠楼后,由于担心父亲不相信他而选择了隐瞒,正是这一决定导致了后来一切不可挽回的局面。
很多研究表明,愧疚感会让孩子忽视自己的需要,很难享受生活,甚至还会通过自我惩罚来降低自我的愧疚情绪。
无论他们做什么但凡出现一点问题,总是从自己身上找错误,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哪怕与他们没什么关联也很难释怀,从不懂得辩证的看待问题。
长久负面情绪的积压导致他们精神内耗严重,根本就不敢放松地享受生活、和学习。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父母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的教育。
好的教育,需要父母以身作则。人格虚弱的父母,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只有父母修炼出健全的人格,才能养育出健康、幸福的孩子。
(图片为网络图片,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