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哪哪都好,唯独自家孩子全身都是缺点,不是这里没做好,就是那里有问题。调皮捣蛋、没有礼貌、学习不认真,哪哪都是缺点。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所谓的缺点,有一部分是客观存在的,有一部分则是父母过高的期望制造出来的,是父母心中的高标准对孩子的误伤。 父母们最常犯的错就是,无法真正接纳孩子最真实的样子。喜欢以过来人的经验,强行改造孩子。 如果父母自尊心低、自信心不强,那么就很容易把对自己的不满意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这时候父母看到的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就是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 应试教育下,很多家长把成绩的好坏,当成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从而忽略了孩子的其他方面。 这样的评价标准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会给孩子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 每个孩子生来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喜好不好、性格不好,成才的方式自然也就不同。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向,不一定只有考试拿满分才是最优秀的孩子,有的时候接受孩子的“不同”,也会收获不一样的“别人家的孩子”。 通过与别人家孩子比较是最无用、也是最无效的鼓励方式,不仅达不到本身目的,还会导致孩子自卑。 即使比较也是与孩子自身比较。只要孩子比昨天进步了,哪怕只有一小步,也是优秀的不是吗? 过分的期待,不仅家长觉得很累,孩子也是一样。 帮助孩子设立目标也是一样,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然不但收获不了一个优秀的别人家孩子,还有可能换来满满的绝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当一个能发现孩子身上优点的伯乐。 (图片为网络图片,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