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越磨叽,一点作业他都要写到半夜,怪不得老师几次三番反映,每次考试都不能在规定时间做完,就他这个态度怎么可能完成!
前些天姐姐在电话里气愤地吐槽小外甥的学习态度,小外甥干什么都是一副温吞的模样,尤其面对学习,用姐姐的话说,不催促、不逼迫从不主动学习。 同一个世界,同一款孩子,想来此情此景引来很多网友的共鸣,孩子为何这么磨蹭?学习态度又为何那么散漫?九州金榜家庭教育的刘亚颖老师今天就带着大家来聊聊这个问题。 回看往年的高考状元采访视频你会发现,他们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都发挥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安徽省状元董吉洋,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再来看看我们大多数家长,他们辅导孩子写作业时是怎么做的,一边刷手机一边看着孩子,说实话这样的教育方式还不如不辅导。 每年清华都会有这样一个问卷,关于父母的职业和上大学前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每年老师也都会说,你的家庭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 学习本是件枯燥的事情,偶尔懒散、不想学习也很正常,父母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孩子责骂一顿。 比起严厉管教换种教育方式或许效果会更突出,坚持正面教育,但凡孩子有些进步不要吝啬你们夸奖,事实证明有效的夸奖和表扬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套路。 每个人都有向上性,谁都不喜欢被强迫被逼迫,给孩子自主选择权利,渐渐地他们就会产生兴趣,再者就会专注于此,集中精力。这样一来拖拉磨蹭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 很多父母特别喜欢大包大揽,哪怕孩子有能力去做,也会被父母无情地剥夺。父母自认为是对孩子好,却不知被剥夺的还有孩子的责任心。 家长只有放权,多给机会和空间让孩子自我管理,他才能真正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更多地去思考、收获属于自己的宝贵经验。 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家长的引导是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良好习惯去影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路径依赖”。 (图片为网络图片,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