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底线的隔代教育害苦孩子 隔代教育是大部分家庭生活的常态,尤其是年轻爸妈万般无奈下的一种必须选择,虽然表面上解决了当下爸妈们无人照看孩子的问题,但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尤其是老人没有底线没有原则的关爱,致使孩子沾染一身不良习惯,专横跋扈、自私自利、打架斗殴、偷窃、没有是非、更没有善恶等。 一些严重的甚至在老人的纵容下,直接走向一条不归路,不仅害苦了孩子,更是毁了整个家庭! 1 男孩14岁上初二,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看孩子,无奈之下,只能把孩子托付给老人照看。 老人对孩子千般纵容、万般溺爱,致使孩子沾染一身不良习惯,欺负同学、打架斗殴、甚至是偷窃东西。 老人非但不管教,还一个劲的纵容,当父母发现问题时,孩子的性格已经形成,愧疚又悔恨想了很多办法纠正孩子,但效果甚微。 有一次我们休息,为了和孩子增进感情,我和孩子爸爸带着孩子去了超市,结账出去的时候报警器竟然响了,那时才知道孩子偷拿了超市的东西,看着周围人的指指点点,我们恨不得钻进地缝中。 回到家本打算好好地教育下孩子,但孩子的爷爷奶奶又哭又闹一直阻拦我们,看着孩子肆无忌惮又无赖的样子,我们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为了纠正孩子的行为,我们把孩子接了回来,一番努力下非但没有改变什么,还让孩子更加放肆。 后来一次刷视频过程中,无意中看到了九州金榜家庭教育,在马春英老师的帮助下,那个让我们头疼的小霸王竟然发生了变化,孩子的思想成熟了,认知也得到了提升,并且孩子还对自身的坏习惯有了清晰的认识。 孩子父母对此又开心又惊喜,对马春英老师说道: 2 当初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时,我们也猜到了会有一些弊端,但毕竟还要生活、还要工作,不得已最后还是交与了老人。 老人对孩子疼爱有加,没有原则更没有底线,无论孩子要什么老人都设法去满足他,时间久了,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也渐渐地显现出来。 像极了一个锦衣玉食的小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私任性,骄纵又蛮横,一不如意就大喊大叫。 当时虽然觉得孩子有些娇惯,但也只认为是小孩子的任性,再加上我们不在孩子身边,心里也想着弥补下孩子,所以就没有多加教育。 就这样孩子在老人的纵容和我们教育的缺失下,变得越来越肆意,欺负同学、霸凌别人、看着别人生气他反而开心的大笑。 甚至到后来开始偷窃,起初偷家里的钱,后来从超市里偷东西,当我们问他为何这么做时,孩子竟然说是这样刺激又好玩。 看着孩子一脸你奈我何的无赖样,我们知道再这么下去迟早会出现大问题,可当我们想要教育纠正孩子时,却发现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了。 幸好我们遇到了马春英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重新走上正轨,我和孩子爸爸也调整了自己的教育方式。 3 隔代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很容易发展成溺爱,老人年轻时由于生活条件所限,无法给予儿女更好的生活条件。 所以,当现在生活水平上去了后,他们就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因为疼爱过度、处处迁就,这就导致孩子非常任性、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 孩子3岁之前跟着我们生活,性子活泼又好动,经常妈妈、妈妈叫个不停,经常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生活中我和孩子爸爸经常有意识地锻炼他,常常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摘菜、丢垃圾等,孩子听到我们的要求时,也非常乐意地去做。 后来,孩子要上学了,我们的工作又太忙,只能把孩子托付给老人,一次我们去爷爷奶奶家看孩子,看着儿子就像一个大爷似的,坐在那里指挥爷爷做这个,奶奶做那个。 反观老人非但没有不耐烦,还非常开心地配合着,那时虽然觉得孩子被纵容得有些过头,可看着老人乐在其中,儿子也非常的开心,便没再多加干涉。 若是知道孩子会变成后来的样子,说什么我们当时都会加以阻止并引导教育孩子。直到遇到马春英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才知道,老人没有原则的纵容和溺爱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或许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很多老年人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是忙于工作,没时间照顾孩子。所以在他们照顾孙子时,便会把这种遗憾全都补偿给孙子,会尽量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儿子幼儿时期就像一个小天使,活泼的性子,和那张金句频出的小嘴巴,总是把周围的人逗得哈哈大笑。 可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后,老人把孩子宠得无法无天,更别提管教孩子、教育孩子了。 一次家长会上,孩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我家孩子不仅屡教不改地扰乱课堂纪律,更是欺负霸凌同学,现在更是越加严重。 老师还说每次批评教育他,他的认错态度都很好,本以为孩子知道悔改,但事后又开始了,那些被他欺负的同学都快有心理阴影了。 回去后我们质问了孩子,可还没等我们教育孩子,就被老人制止了,再加上我们不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委屈哭泣的样子我们心软了。 当我们发现孩子的情况越加严重时,才意识到老人的溺爱和我们的心软,正把孩子一步步地推向深渊。 孩子天生就像一张白纸,如何在这张纸上描绘,全在家长的教育和引导,若是视而不见任由孩子发展,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没有是非没有善恶的社会败类。 有一次接到孩子老师的电话,老师让我们来一趟学校,到了学校后我们才知道,孩子又欺负同学了,而且这次被欺负同学的家长也来了。 实在是孩子太不像话,几次三番欺负人家女同学,看人家被气得哭泣,他和其他几个坏同学则开心地哈哈大笑。 女同学本身就很内向,被我家儿子带头一闹死活不愿意来学校了,人家家长询问缘由后才知道,自己闺女在学校被人欺负了,而且还不止一次,一怒之下便找来了学校。 孩子果然就像他老师说的那样,认错态度非常好,对方最后也原谅了我家儿子,可事后当我再次问起这件事时,孩子竟然说看着对方哭泣,他觉得很有意思、很开心。 当时听到他的回答时,我惊出了一身冷汗,孩子的三观在我们的忽视中已经发生了扭曲。 很多孩子偷窃的背后,其实是在偷窃父母的“关爱”! 因为从小留在老人身边生活,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陪伴,或者是高质量的陪伴太少了,导致他们内心急需心灵上的抚慰与满足,这时他们就产生一种扭曲心理,通过偷拿别人的东西来满足自己内心的空虚。 当我们第一次发现孩子偷拿别人东西时,我和孩子爸爸都要被气炸了,本想好好地教育下孩子,但被老人给制止了,后来在老人的劝解下我们的怒火也慢慢平息,这件事雷声大雨点小地就这么过去了。 可后来孩子当着我们的面,再次偷拿了别人的东西,那次逛超市我再三问过孩子,还有没有要买的东西,如果有一定要自己买,不能偷拿别人的东西。 孩子也再三保证没有偷窃,看着孩子一脸的真诚,我也怕冤枉了他,便没再继续问下去。 可回到家后,看着多出来的零食,脑袋被气得嗡嗡作响,都是一些不值钱的小零食,也不是买不起,可我就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染上这种嗜好。 后来马春英老师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一种缺乏关爱的信号,老人再怎么疼爱孩子,也弥补不了父母的关爱对孩子的影响。 让老人来带孩子,对于很多的父母而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当老人接手带孩子的任务时,隔代教育的问题或多或少就出现了。 但究其根源,孩子的问题在于老人的纵容,更在于父母教育的缺失! 所以为了教育好孩子,父母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一旦一些习惯养成后,再想去纠正就非常困难了。 (图片为网络图片,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