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介绍
咨询人:孙女士(妈妈化名)
孩子年级/性别:高一/男孩
专家服务老师:张国则老师及其团队
情况介绍:初中前男孩成绩名列前茅,年级十几名;高中后,男孩突然滋生厌学情绪,一心想要外出打工,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仇视敌对父母,与父母的关系水火不容!
01
学霸儿子要辍学
哐当一声!
看着紧闭的房门,我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被儿子乐均(男孩化名)拒之门外;甚至,儿子对我的厌恶,连看我一眼,他都要嫌弃地摆脸色。
绞尽脑汁我也没想明白,和儿子的关系为什么会变成同一屋檐下的仇人,心寒、愤怒、委屈等负面情绪几乎将我淹没。
那之后,我开始与失眠、焦虑共舞!
可我怎么都想不明白,明明先前还是听话懂事向来对我言听计从、成绩优异的别人家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初中前的儿子,成绩名列前茅,常年霸占年级十几名,再加上性格讨喜、开朗大方、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每次谈论孩子的学习,朋友看我都是一脸羡慕的样子,夸我厉害,儿子不仅学习好,对我还言听计从,把儿子管理的服服帖帖。
可现在倒好,我指东他说西,我越是阻止他的东西,反而干的越带劲,事事和我作对,把厌恶和排斥恨不得明晃晃的写在脸上。
有一次,我们又因为学习的事争吵起来,那段时间,乐均对学习的敷衍已经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
作业写得乱七八糟,让他用心写,他错的反而更离谱,为此我们经常爆发冲突和矛盾,这次也是同样原因。
“你看看你什么态度,你就是这么学习的?再这样下去别说考重点了,你连本科都考不进去”!
儿子听着我的怒火也不遑多让,你一言我一语,吵得脸红脖子粗,羞辱、责骂、讥讽...情绪失控的我,说了一大堆难听的话!
乐均更是愤怒的要辍学外出打工,对儿子的愤怒和失望,在那一刻我达到了顶峰。
从来没想过我和儿子的关系会差到这种地步,心里五味杂陈。后来,再听到别人谈论孩子,我只能支支吾吾地极力回避。
难道未来的日子,注定和儿子水火不容,难道真的就放任他放弃学业外出打工吗?
曾经他可是人人羡慕的别人家孩子,成绩可是名列前茅的优秀生啊!
越想越焦虑,越焦虑越觉得我这个当妈的失败至极……
02
寻根溯源找病灶
直到一次偶然机会,和同事抱怨乐均的“累累罪行”,同事提醒我,儿子是不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建议我找找专业人士咨询下。
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一个学霸,不会突然间就厌学的,这之间肯定有我没看明白的事情,我一定要弄明白!
就这样,经过多番了解和实地考察,我对接到九州金榜家庭教育。
在张国则老师的积极干预下,我终于弄清了事情本质,原来有问题的从来不是儿子,我才是最大的病灶!
成长只有一次,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张国则老师说:总是被要求的孩子,无法化压力为动力,他们只会在各种不切实际的高标准、高要求下变得焦虑,甚至彻底摆烂躺平。
做父母的都希望培养出一个理想的孩子,于是,在不同方面开始提出各种要求。
交友要看情况,只允许和学习好的孩子玩耍;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要学会哪些东西,需要报哪些班等等,人生被裹挟着前进,从来没独立为自己做过主。
尽管如此,父母还总想化身时间管理大师,孩子少的可怜的空闲时间,还要被安排其他的特长!
空闲比上课还要忙,周末没有一点私人时间,自己的爱好和喜好几乎没时间享受,所有的空闲都被父母“合理”安排。
甚至,还一次次地居高临下,拿家长的威风说教、讲道理。
总是一副我的经验比你足,吃的盐比你走过的路都多,我说的你都得听进去,我都是为你好,等你长大后就明白了,诸如此类的话语,几乎陪伴孩子整个成长过程。
如此变态到压抑的高标准,孩子怎么可能不发疯!
我对儿子的教育正是如此,觉得自己是过来人,为了让乐均避免成长道路上的坎坎坷坷,总是悉心的替他安排好一切,用自己的人生经验要求他。
唯独忘记,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为之努力,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张国则老师提醒我:改变对孩子的标准,就是关注孩子真正的需求,最大限度地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
育子要有招,“较劲”不可取
张国则老师说,心理学上有个“海格力斯效应”,通俗来讲: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跟我过不去,我也让你不痛快”。
这是一种人际间或群体间存在的怨怨相报、致使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效应。
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他们非常渴望能自己做主,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是和他较劲,他只会越不听你的。
尤其是有冲突的亲子关系中,父母管教越严格,孩子越叛逆;父母越训斥,孩子越顶嘴。
儿子厌学后,我对他的要求变本加厉,本以为我的严格和高要求,会助力孩子回到过去对我言听计从的过去。
然而,现实再一次打脸,乐均不仅开始顶撞我,还一次次地让我颜面扫地,作业不写,上课不听,一次次被叫家长,甚至好几次在家长会上被老师留下教育。
03
父母进步一小步,孩子进步一大步
张国则老师说:“人类进步的本质,就是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因为,当一个孩子开始不听话,那就意味着,他开始进步、开始长大了,做父母的千万不能把对孩子的渴望成长,误解为叛逆!
听张国则老师讲完后,我沉思了良久,心理暗暗下定决心:育子先育己,不求改变儿子,自己首先要高飞。
改变从自己开始,育人先育己
那之后,我开始按照张国则老师的建议,开始收敛自己对儿子的高要求、高标准,一心只关注儿子的感受;也不再把学习、考重点大学挂在嘴边,甚至,故意淡忘对儿子的学习要求。
虽然,我的内心很担忧,但还是选择了“不理会”!
每天都在变着花样给儿子做他喜欢吃的东西,有时候儿子放学我还在厨房忙活,儿子会主动走过来帮忙打下手,有时,我也会主动指使儿子过来帮忙。
唯独学习的事情绝口不提,他想写作业就写作业,想干嘛就干嘛,放松一下也好!
当然,对儿子的学习并不是真正的弃之不管,背后,我会询问老师,儿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他上课的状态和作业完成情况;甚至还会和老师打配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以此来激励儿子学习的积极性。
允许孩子长大,允许孩子自己说了算
张国则老师说:青春期孩子,身体、认知、情感、社交,各个方面都在飞速成长。这个时候,他们最渴望的就是——“被允许长大”、“自己说了算”。
若是父母还是粗暴地压制他们,那么他们就感觉不到“独立自主”,就会拼了命去反抗。而且,管得越严、看得越紧,孩子的反抗就会越激烈、越“不可理喻”。
在张老师的点醒下,脑海里回想起,过去我和儿子相处的日常,总是不断地要求他干这干那。
即使,儿子到了青春期,心理还是希望他能像小时候那样,听我的话,在我的控制下,儿子的自由和自主一点点被蚕食掉。
我终于明白,原来青春期孩子,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和父母过不去,他们对父母的唯一要求就是放手!
找到问题本质后,我开始改变对儿子的评价和看法,视他为独立的个体,他要做什么,有什么需求,是他说了算,而我不再干涉他。
当我试着放下对儿子的控制,给儿子成长的空间时,我发现儿子对学习更带劲了,对学习也更有精力和心思了!
终于,那个自信乐观的儿子又再次出现在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