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我终于把儿子吼成了“窝囊废”,低声说话,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个案介绍

咨询人:严女士(妈妈化名)

 

孩子年级/性别:四年级/男孩

 

专家服务老师:李婧老师及其团队

 

情况介绍:男孩胆小、怯懦,做事扭扭捏捏,人际关系敏感,不敢与陌生人说话,学校里也不和同学往来。与父母关系也是十分僵硬,拒绝和父母沟通、交流。

 

妈,是我同学吗?

 

儿子天硕,听到门铃声,蹭——地跑出房门,对着正要开门的母亲大声喊道!

 

儿子急切地要和同学出去玩的心情,让严女士错愕不已!

 

在别人看来,四年级的孩子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和同学出去玩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可在严女士家里却成了极大的奢望!

 

妈,我和同学去小区广场玩了,待会你来吗?

 

看着儿子急切地要出去的心情,严女士激动的差点流泪。

 

严女士的儿子天硕,今年上四年级,性子孤僻自卑、怯懦又扭捏,独来独往从不和同学交流,再到后来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再理会。

 

脾气暴躁的夫妻二人,因此没少怒骂、羞辱儿子。

 

然而,结果孩子没管好,还与他们的亲子关系产生间隙,夫妻二人的关系也因此变得僵硬无比!

 

好好的一个家变得乌烟瘴气,严女士几近崩溃!

 

为了纠正儿子的性子,严女士开始从网上寻找办法,直到一次偶然机会了解到九州金榜家庭教育,事情才终于迎来了转机。

 

在李老师的帮助下,严女士通过积极学习,不仅成功引导儿子走出“吼骂式教育”的阴霾,性格渐渐开朗起来,还改变了自己亲子沟通和夫妻相处方式,帮助自己及脾气暴躁的丈夫学会了平和情绪,家庭越来越幸福!

e6192def314328c37ab1aa85b993df95.png

01

以下为孩子妈妈的自述

 

我和孩子爸爸都是普通人,没有高学历、也不懂什么是科学的教育,教育孩子全凭吼骂。

 

可儿子的性格恰恰长在我们暴怒的点上,自小就怯懦胆小,让他和邻居和亲朋打招呼,比让他考满分都难。

 

我和他爸都是暴躁的急脾气,每次看到儿子唯唯诺诺没有一点男子气概更不像我们夫妻的直爽性子,气得直跳脚。

 

“你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啊!让你叫人会死吗?怎么生出你这么个玩意,看见你就烦,下次别和我一块出来!”

 

本以为学校里都是同龄人,大家又长期相处,在学校儿子应该不会这么胆怯吧,然而,事与愿违。

 

很多次家长会上,老师都向我反映儿子太过内向胆怯,独来独往从不与同学交流玩闹。

 

那时儿子刚上小学,心想并不是大问题,等儿子再大一点,情况或许会好很多。然而,直到现在儿子都是唯唯诺诺地样子!

 

让我们更无奈的是,儿子现在连我们都不再理会了。

 

 

有一天下班回到家,一身疲惫,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想干,就让儿子自己先去写作业。

 

可没想到躺着竟然睡着了,等睁开眼就见儿子拿着手机一脸痴迷状态,本来没睡醒的大脑还处在混沌状态,可在看到儿子行为的瞬间,大脑瞬间清醒,接着一股怒火直冲天灵盖!

 

让你写作业,你就是这么写的,你对得起我这么辛苦吗?

 

我整天累得要死,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

 

你爸呢?做好饭了吗?

 

不要告诉我,这个点你们还没做好饭.....

 

儿子被我的怒吼吓的一个激灵,转过头胆怯着看着我,想说话又不敢大声说出来,小声地嘀咕着什么!

 

看着儿子的辩解,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你还敢狡辩,写的作业呢,拿过来,我看看!

 

这个怎么不写,这个又是什么意思,你就是这个学习态度?

 

看我干什么,就算你写完了,那也没写完整,怎么,我说错了!

 

就你这个学习态度,还考大学,我告诉你,你连中学都不一定考上!

 

面对我的轮番轰炸,儿子只知道低声啜泣。

 

看着儿子的窝囊样,心里更是厌烦!

 

那之后,我发现儿子的性子越加沉默寡言,对我们也是不逼到份上完全不搭理的状态。

 

02

 

遇到李婧老师后,我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才明白好关系胜过好教育,亲子间沟通顺畅了,教育才能卓有成效。

 

PART.01被吼骂的孩子,丧失安全感

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长期遭受父母否定和打压,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

 

是说一个人在经过多次失败或者打击后,心理上容易出现绝望和无奈的状态,变得敏感、懦弱,遇到冲突就喜欢逃避。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无疑是孩子最亲近的接触对象。

 

这种血缘带来的亲近感,会让孩子天然对父母产生信任。可一旦经常遭受吼骂,这种信任感会持续崩塌。

 

当他们对父母的情绪无法预知时,就会陷入强烈的不安之中,他们的注意力也就不会放在事情本身上面,而是时刻想着父母的心情怎么样,今天是不是又要火冒三丈。

 

其实儿子小时候也是个乐观开朗的孩子,小嘴叭叭说个没完没了,周边人很喜欢逗弄他。

 

只是后来在我们粗暴的教育下,孩子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直至彻底将自己封闭起来,紧紧缩在保护壳里,拒绝与人沟通也拒绝外人踏足!

 

PART.02长期被吼骂的孩子,自卑感增强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人生而自卑。但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走出了自卑,活出了自信。有的孩子却把自卑变成了人格底色。”

 

一个长期被否定、被吼骂的孩子,他们极容易对自己形成负面评价系统。

 

自我评价的扭曲,使得他们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达到要求。久而久之,便会丧失自信,越来越自卑!

 

每次看到儿子慢腾腾的动作,急性子的我都急不可耐的吼叫、臭骂儿子的笨拙,斥责他不够聪明。

 

在过去的相处中,几乎很少心平气和的与儿子沟通,每次交流不是吼就是骂,渐渐地否定、不认可便成了我对儿子贴的标签。

 

PART.03越吼骂亲子关系越差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研究表明,吼骂对孩子的伤害,不仅仅是人格上的伤害那么简单。

 

美国社会学家莫里·斯特劳斯的一项研究表明:

凡是亲子之间相处有问题的,90%的父母都曾经吼骂过孩子。


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渴望被父母温柔以待。

 

被温柔对待过的孩子,面对自己犯下的错,会从深处反思,从根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

 

然而现实中,很多父母奉行“爱之深责之切”,明明是想关心孩子,可说出的都是伤人的话,无意识中把孩子越推越远,亲子关系经受着巨大考验。

 

在我心里儿子就是笨、愚蠢的代名词,只要教育儿子就习惯性的否定和打压。然而,我的自以为是终究自食其果,儿子对我封闭了心门。

 


03拒绝情绪化

正像李婧老师说的那样,很多时候我们教育子女、吼骂孩子、冲孩子发脾气,更多的是一种下意识的情绪化表达。

 

好像在说我生气都是因为你;因为你做错了,才导致了这个结果,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在语言和行为中带着强烈的情绪,用自己的怒吼告诉他们,你错的很离谱,我很生气。

 

可是,批评孩子的本质是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改正,然而,情绪化教育的实质,更多的是让自己的诉求得到回应而不仅仅是让孩子变好。

 

李婧老师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森田疗法等疗愈手段,改变了我们的教育认知,帮助我从情绪化回归问题本质。

 

随着我和孩子爸爸教育认知的变化,儿子的性格也开始开朗起来,打开了心门开始接纳眼前的世界,不再害怕与同龄人沟通,甚至还主动邀请他们玩耍。

 

与我们的关系也得到缓和,出门会主动向我打报告,甚至还非常享受与我们休闲娱乐的时光,经常向我和他爸发出邀请。

 

低声教育,才是孩子之幸李老师说:不同的声调收到的教育效果不同,即使批评孩子,低声调的教育也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因为,这会让孩子有种被理解、被接纳之感,孩子自然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导。

 

李老师通过心理动力学,让我们互相体验彼此的角色,通过角色互换,深刻体会对方的感受,以此来纠正我们的错误认知。

 

多次互换后,我似乎看到孩子在不被认可的压抑中苦苦挣扎,心痛和愧疚让我不知所措,原来我习以为常的教育,竟像一只恶毒的凶兽在渐渐吞噬着儿子的能量和活力。

 

我终于明白了,那些成绩优秀、知节懂礼、阳光自信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在父母的吼叫中培养起来的。

 

也深刻的理解了李婧老师说的最极致的教育,就是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孩子,而是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把价值观、社会技能、生活技能教给孩子。

 

低声教育,是孩子之幸,又何尝不是我们做父母的幸运!

 

中国式亲子关系,缺的从来不是爱,而是好好说话。与孩子相处就像跳舞——向前两步,向后一步,暂停,再开始。对舞步越熟悉,跳得也就越轻松。

 

亲子相处的艺术便是懂得适时暂停,给彼此留有空间。

 

正如作家马克·吐温说的那样:“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争吵、道歉、伤心,我们只有时间去爱。”

 

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当你尝试改变时,你和孩子的关系会越来越融洽!

dc6162221db25e91d36e4cb287e47d8d.png


遇到问题?请给我们留言

请填写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尽快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