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连续高烧不舒服,14岁儿子却冷漠的对我置之不理,隔代教育如何修复亲子之殇!

个案介绍

咨询人朱女士(妈妈化名)

 

孩子年级/性别初三/男孩

 

专家服务老师宋益峰老师及其团队

 

情况介绍:

 

思源(男孩化名)隔代教育;

 

讨厌父母、冷漠自私,一言不合就发脾气,辱骂父母,除了要钱从不与父母沟通;

 

好吃懒做、拖拉磨蹭、不良习惯一大堆

 

 

 

儿子冷漠的经过我身边,朝着门口径直走去,夺门而出的那一刻眼泪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身体不舒服很多天了,前段时间连续加班,身心俱疲,回来还要为他们父子准备晚餐。

 

果然年纪不会骗人,多日来的连轴操劳身体发出了警告,最终还是病倒了!

 

今天实在难受的不想动,想让刚放学的儿子帮忙下楼买药,可没想到,他会如此绝情!

 

 

儿子的冷漠让我遍体生寒,我不明白,我们与儿子之间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平日思源对我们也是各种爱答不理,除了问我们要钱,多一句都不与我们交谈,一言不合还各种恶毒的辱骂,好似我们是避之不及的瘟神。

 

平时休息在家也只宅在自己的房间,好吃懒做,作业不写,更不知道分担家务。气不过数落他几句,各种难听的话脱口而出,每每都气的我们脸红脖子粗,我们越是管教,这个混小子越不把我们放在心理。

 

好好的一个家,每天都乌烟瘴气!

 

儿子不像儿子,亲人不像亲人,朱女士夫妻每天都在儿子对他们的仇恨中煎熬难眠。

 

思源是如何变成了一个对父母满腹抱怨,心怀怨恨的叛逆少年?自私冷漠等一身恶习又是如何沾染的呢?

14ab4006ac21d66bd5eaa6581f82c112.png

01

以下为孩子妈妈自述

 

思源小时候跟着他爷爷奶奶生活,直到小学四年级才接到我们身边。但因为工作原因,照顾、接送儿子的任务依然是老人帮我们,一直到儿子初中,老人才回到老家。

 

在这期间,我们很少陪伴儿子,也很少管教他,为了弥补内心愧疚,在物质上向来对儿子有求必应。

 

果然老话说的对,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偷的懒,将来都将变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儿子对我们非但不亲近,还非常排斥我们,很少主动与我们沟通交流,除非缺钱花。

 

在家好吃懒做,作业不写,家务也不知道分担,整天关在自己房间玩手机、打游戏;要么就是整天不着家,到了饭点不回来也不知道给我们报平安。

 

因为愧疚很少对儿子提高要求,可就是这样,看不过多少两句时,也能引来他的怒骂,自私又冷漠!

 

有一次周末,本想着带着儿子外出逛逛,儿子对我们的提议理都不理,吃完早饭,头都不看转身就要出去。

 

我气得朝着他爸怒吼儿子的种种罪行,可尽管这样,儿子依然一脸事不关己的收拾自己的东西,视我为空气。

 

不管我怎么歇斯底里的数落他,他就是不理会,好似一记拳头落在棉花上,心中的无力和怒火几乎将我吞没。

 

气昏头的我,不顾孩子爸爸的劝阻,冲过去就给他一巴掌!

 

儿子被我一巴掌打蒙,完全没想到我会真的打他,反应过来就要还手,嘴里还不断地吐出一句句恶毒的话语。

 

孩子爸爸费力的拉着儿子,一边怒吼着让我闭嘴,好不容易劝住儿子,把儿子送出家门。

 

儿子对我的无视和咒骂像一把钝刀来来回回撕扯着我的心脏,摊在沙发上忍不住的大哭。

 

那次后,我和儿子的关系犹如水火,儿子对我恨之入骨,一句句恶毒的话,恨不得我立马进地狱!

02

直到与宋益峰老师对接后,我才渐渐地看清事情本质,我和他爸爸缺席的那几年,几乎就已经决定了今天的局面。

 

儿子对我们的自私冷漠以及我们看不惯的一身恶习,说到底我们才是罪魁祸首!

 




隔代帮忙隔代抚养

 

工作原因,思源几乎整个小学生涯都跟着老人生活,老人对孙子的疼爱,几乎没有任何原则和底线,要什么就给什么,没有的就打电话让我们想办法解决。

 

在老人的纵容和溺爱下,儿子养成了一身坏习惯,好吃懒做,做什么都没有耐心,脾气急躁又易怒;还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无论做什么都要别人顺着他,否则就大吼大叫。

 

刚把儿子接来那段时间,为了纠正他身上的坏毛病,我和他爸想尽了各种办法,即使儿子对我们异常排斥,但想到儿子的未来,狠着心一次又一次逼着儿子改正。

 

然而,事实上我们不仅失败了,还在一次次的纠正职工把儿子推离我们身边!

 

"

宋益峰老师说,孩子生命的最初几年,几乎奠定了他一生发展的基础。

 

在此期间,父母扮演的是主角、配角还是客串,影响的是孩子整个生命的质量。

"

 




没有相守的长度,就缺乏感情的厚度

 

父母都有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孩子小时候什么都不懂,把他给老人带也无所谓,自己不仅能忙自己的事,还乐得轻松。

 

我们也不例外,为了忙自己的工作,儿子成了留守儿童,在农村一呆几乎就是大半个小学生涯。

 

可我们忘了小时候没有和父母亲近过的孩子,长大后又怎么可能与父母亲近起来。

 


正如宋益峰老师说的那样,没有幼时的前提,就无法拥有将来的资本。

 

更何况抛开感情谈教育,只会在亲子间留下冰冷和绝望,和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养孩子就要认真地养、用心地陪,只有这样,才能养出一个身心健康、内心富足的人。

 c52a1cfac96d98659376de5284bf498b.jpg

03

在宋益峰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逐渐意识到自身问题,认识到孩子能否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内心是否有安全,靠的是父母的陪伴。

 

宋老师通过沙盘疗法帮助我们找到了家庭症结,并在宋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开始把学习到的技巧付诸于实践。

 

 

首先就是学着闭上嘴,取而代之的就是拿出专门时间陪伴儿子。

 

陪伴期间,没有批判、没有唠叨、没有看不上眼,而是用倾听和感受,去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和儿子交流时,尽可能的保持眼神交接。

 

即使儿子一时不愿搭理我们,也不再歇斯底里的冲他吼叫,而是心平气和的继续自己手中的事情。

 

 

一段时间的尝试,儿子果然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言语和刻意制造出来的家庭氛围,让儿子感受到了被爱、被关注。渐渐地面对我们的问话,儿子也开始回复我们的问题。

 

 

此外,为了杜绝老人继续溺爱儿子,我们还按着宋老师教给的共通技巧,在尊重老人和肯定他们的成就和价值的前提下,与老人来了一次深刻交流,统一了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

 

 

为了与儿子建立牢固的链接,真正地走进儿子的世界,我们又在宋益峰老师的建议下,开始对儿“投其所好”。

 

开始谈论儿子关心的话题,读他喜欢的书,还时不时地与儿子一起打球,做他感兴趣的事情……从而走进了思源的世界。

 

在这一系列的改变下,儿子发生了翻天变化,不仅会关心我的身体,学会了分担家务,就连学习的效率也越来越高。

 

儿子的改变让我们欣喜若狂,幸好宋老师的耐心指导,与儿子多年来的心结终于打开了!

d948e93e322a0827c4917d38799d846d.png


遇到问题?请给我们留言

请填写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尽快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