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介绍
咨询人:高女士(妈妈化名)
孩子年级/年龄:高一/16岁
专家服务老师:宋益峰老师及其团队
情况介绍:女孩叛逆异常,出入娱乐场所,结交不良青年,电话不接、微信不回,还经常不归家;
亲子关系僵硬、拒绝与父母沟通、交流,视父母为仇敌。
“对女儿的成长我倾注了所有的心血,不期盼她有多大成就,就希望将来她能有个美好的前程,可我不明白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她为什么要这么回报我!”
谈起自家女儿,高女士满眼都是失望!
兰兰(女孩化名)今年高一,在其他的同学为了高考努力拼搏,时间恨不得掰成两份使用时,兰兰却离经叛道的逃课出入游乐场所,结交不良青年、和社会小混混称兄道弟。
老师管教不听还故意无视课堂纪律顶撞老师!对父母兰兰的态度更恶劣,疯玩不归家,父母的电话和信息视而不见,即使回到家也不搭理父母,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出来。
面对女儿的疯狂,高女士怒火攻心!
学校里一次次地发出警告,高女士知道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否则女儿真就这么“毁了”,经过多方比较后,最后高女士找到了九州金榜家庭教育。
宋益峰老师通过行为功能分析、行为塑造等疗愈手段,纠正了兰兰的错误认知,并激发了兰兰的内驱力,端正了学习态度。
又通过沙盘游戏帮助高女士夫妻深刻认识到女儿的内心感受,改变了对女儿的教育方式,缓和了亲子关系。
小小年纪,兰兰为什么这么离经叛道?高女士夫妻又是怎么把女儿越推越远?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兰兰一家的故事!
01
以下为高女士自述,已经过对方同意
兰兰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孩子都是我在照顾,我和她爸爸的婚姻几乎名存实亡,他爸爸在外工作不怎么回家,即使回来对我也是爱答不理。
外面流传的都是各种小道消息,每次外出都能收到周围邻居的异样眼光,天生好强的我,自然受不了别人的怜悯,内心发誓一定要把日子过好,要把两个孩子培养出来。
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两个孩子都在我的严格管控下,穿着要板板正正、不能吃零食更不能吃垃圾食品、不能和差生交朋友、考试要名列前茅、退步了要写检查等等。
我的管教虽然苛刻,可对孩子的教育却非常有用,初中之前的兰兰,无论性格还是学习都是别人羡慕的榜样。
可不知不觉中,我突然发现兰兰好像与过去不一样了,尤其初二那年。
过去,无论她去哪,都会给我打声招呼,回来晚了也会给我打电话让我安心。可初二的兰兰,不仅不再告诉我她的去向,有时还嫌弃我管的多、问的多。
记得初三暑假,有一天辅导班老师给我打电话问我兰兰为什么没去上课,老师的话让我大为吃惊。
那天早上我亲眼看着兰兰出门上课,怎么可能不在辅导班呢?
一瞬间脑海里闪过各种不好的画面,“路上没事吧、难道坐过站了、难道孩子出...”
老师的话让我乱了分寸,心中的恐惧几乎让我窒息,打电话无人接听、信息兰兰也不回。
两个手惊恐地禁不住打颤,又赶紧联系兰兰要好的朋友和同学,一个个的拨打过去,就在我要奔溃的想要报警时,终于从兰兰一个同学那里了解到兰兰近期的去向!
“那天兰兰给我说,她认识一个很厉害的哥哥,对了!兰兰说过那个哥哥要带她见见世面。”
“阿姨,你先别着急,我给兰兰打电话试试!”
兰兰同学的话恍如晴天霹雳,“什么哥哥,见什么世面,兰兰想要干什么,她到底去了哪?”
就在我胡思乱想间,兰兰同学的电话打了过来:“阿姨,兰兰确实和那个哥哥在一起,兰兰说她今天不想上课,她想再玩一会。”
逃课去和一个陌生人外出,她怎么敢,她哪来的胆子,简直就是造反!
那天心惊胆战的等了兰兰一天,有史以来还第一次打了兰兰,“你怎么就这么不要脸,还认哥哥?你哪来的胆子,断绝关系,要是再让我知道你去找人,我打断你的腿!”
然而,我的拳拳爱女之心,非但没有唤醒兰兰,她竟然变本加厉,不仅辅导班不再去,开学后还三天两头的找借口请假不去上课。
在我的强压下,兰兰虽然堪堪地考上了高中,可她在偏离的轨道上也越走越远!
02
宋老师说我是典型的“内疚式教育”,期待着通过自我牺牲去唤醒孩子的听话懂事,甚至借助孩子的愧疚心来达到控制孩子人生的目的!
宋老师说:“内疚式教育,养不出幸福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经历未来,他们需要的是支持而非控制。”
一个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是幸福的,他需要通过更多的尝试去经历人生,这样他们才能拥有融入世界的智慧、对抗世界的勇气。
否则,一个被家庭压制或者迫害的孩子,他们的犯罪率和自杀率也会比一般人高。而且,还会发展出自虐、自残、自贬、自卑等特质。
天生要强的我,在婚姻出现危机时,我把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为了让孩子听从我的,经常给孩子灌输“她爸爸是个白眼狼,我养他们很辛苦。”
尤其是对大女儿,为了让她出人头地,经常对她哭诉。
宋老师说,我的教育会让她觉得:
“妈妈过得不好,都是因为我。”
“我不应该这么不懂事,想要那些好的、贵的东西。”
“妈妈为了我那么辛苦,我考这么点分真是对得起他们。”
“妈妈工作那么累,我却在和朋友吃喝玩乐,太不应该了!”
或许在短时间内,孩子会因为这种内疚感,负罪感,而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求,努力成为父母期待的那个样子,但长期被内疚感操控的孩子,容易变得自卑、敏感、自我攻击,心理内耗严重。
这种负面、压抑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在学习、将来的工作、人际交往中都比较消极、被动;面对好的事物、机会,总会产生“我不配”的心理,因此不敢努力进取、迎接挑战。
在内疚式教育下的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有条件的爱”,因此他们常常会觉得父母并不爱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引导感到厌烦,想要逃离,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差。
我的这种所谓的“奉献牺牲精神”,成了女儿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压在女儿的身上!
03
宋老师全面了解分析我们家庭后,借助“双维内生动力系统”,决定同时从我们整个家庭和孩子入手。
并详细制定了五个具体的疗愈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信任与分析现状
与我们深入交谈,构建信任基础,全面分析孩子现状及亲子关系识别问题根源,加深我们对孩子情况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阶段:家长教育与亲子沟通
提升我们对青少年心理的了解,改善交流方式。教给我们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运用正面鼓励;直接与孩子沟通,深入了解其内心世界。
第三阶段:一些事情让孩子自己处理
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自信。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实践中的学习与成就感。
第四阶段:改变思想认知
通过行为功能分析、行为塑造等疗愈手段,纠正女儿的错误认知,其次帮助女儿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交信念,从而达到改变女儿当下错误的行为。
第五阶段:利用脱敏疗法
和老师沟通建立家校链接,帮助孩子改变对老师、对学校的刻板印象,以达到端正学习态度、回归校园的目的。
先有亲子关系,再有教育!
在宋老师疗愈方案下,我们整个家庭都发生了翻天变化,兰兰主动断绝了和那些社会哥哥的往来,端正了学习态度,并就自己的态度主动向老师道歉认错。
最关键的是,我和女儿的心灵距离更近了,我们的亲子矛盾终于得到了缓解!
那天她放学要打扫卫生,一时忘记了告诉我了,回来后女儿主动向我道歉,并说明了原因,女儿的态度让我喜极而泣。
在经历女儿的变故后,孩子爸爸也终于认识到自己对家庭的忽略、对孩子成长的缺席,不仅时常的给我小惊喜,还专门腾出时间陪伴两个孩子出游玩乐。
原来,我们距离一个幸福的家庭并不遥远,庆幸我当初选择了九州金榜家庭教育,也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